回族(小兒經:حُوِحُوِ, ‎、حواري, خوارزمي‎ ,khwārī;東干文:Хуэйзў),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國大陸人口數目為1058萬6087人,人數現列中國第三。回族以散居為主,大部分省份有回族聚居區,也是各省份主要少數民族之一。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來源於元代遷入中原本土的中亞穆斯林群體,包括少量波斯人和大量東部伊朗人(含粟特人)以及少量其他民族。回回民族進入中原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回族的民族來源之一的粟特人早在唐朝就沿著絲綢之路進入當時中國各個大城市。在盛唐時期的長安、洛陽,西域胡人已經是隨處可見,他們大多數是前往唐朝內地做生意的粟特商賈。蒙元時代,中亞波斯化的突厥系民族隨蒙古征服者的大批進入中國並以駐軍形式散居各地。自17世紀起,中亞的突厥人把回回人稱為東干人,意為離去又歸來的人。中華民國初期的五族共和中的回泛指中國境內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民眾。1949年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定回族屬於中國五十五個官方少數民族之一,並且建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然而由於官方對回族的定義較為模糊,一般來說就是以漢語為母語的穆斯林,但也包括彝族、苗族、壯族穆斯林。所以不同人對回族有著不同的認同[1]。 回族在歷史上為東西科學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為中國引入了阿拉伯的天文學,並曾將中國的造紙術、黑火藥傳播至西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kitk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