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物理結構

硬碟的物理結構一般由磁頭與碟片、馬達、主控晶片與排線等零件組成;當主馬達帶動碟片旋轉時,副馬達帶動一組(磁頭)到相對應的碟片上並確定讀取正面還是反面的碟面,磁頭懸浮在碟面上畫出一個與碟片同心的圓形軌道(磁軌或稱柱面),這時由磁頭的磁感線圈感應碟面上的磁性與使用硬碟廠商指定的讀取時間或資料間隔定位磁區,從而得到該磁區的資料內容; 磁軌 當磁盤旋轉時,磁頭若保持在一個位置上,則每個磁頭都會在磁盤表面劃出一個圓形軌跡,這些圓形軌跡就叫做磁軌(Track)。 柱面 在有多個碟片構成的盤組中,由不同碟片的面,但處於同一半徑圓的多個磁軌組成的一個圓柱面(Cylinder)。 磁區 磁盤上的每個磁軌被等分為若干個弧段,這些弧段便是硬碟的磁區(Sector)。

硬碟的第一個磁區,叫做開機磁區。 避免故障[編輯] 硬碟碟片轉速極快,與碟片的距離極小;因此硬碟內部是無塵狀態,硬碟有過濾器過濾進入硬碟的空氣(最新的技術是把硬碟密封、內部充氦,以降低能耗及廢熱,提高容量;但只有少數高階硬碟使用此技術)。為了避免磁頭碰撞碟片,廠商設計出各種保護方法;目前硬碟對於地震有很好的防護力(1990年代的一些硬碟,若在使用中碰到略大的地震,就很可能損壞),防摔能力也大幅進步,電源關閉及遇到較大震動時磁頭會立刻移到安全區(近期的硬碟也開始防範突然斷電的情況);而許多筆記型電腦廠商也開發出各種筆電結構來加強硬碟的防摔性。但硬碟在通電時耐摔度會降低、也只能溫和的移動,許多人也已經養成在關閉硬碟後30秒至一分鐘內、不會移動硬碟(及筆電)的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kitk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